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壶兰清风

蔡襄廉政文化的历史镜鉴和时代意义

来源:《海峡通讯》2025年第18期 | 9月下 时间:2025-09-28 08:34 字号:
        今年5月,省委书记周祖翼在莆田调研期间察看蔡襄文化公园,要求做好文物的日常维护和修缮,深挖其中蕴含的廉政文化,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、坚守廉洁底线。
  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史上的重要人物,北宋名臣蔡襄的廉政思想及实践历经千年仍闪耀着智慧光芒。莆田市纪委监委对蔡襄文化资源展开深入研究,提炼其“制度为纲、监察为刃、修身为基、教化为先”的廉政文化核心内涵,并从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角度汲取镜鉴,探索其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创造性转化路径。
蔡襄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
  蔡襄在37年的仕宦生涯中,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廉政思想体系,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显著的政治效应,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遗产。
  制度为纲,构建约束体系。蔡襄注重以制度约束权力,曾向朝廷进言“法令必信,恩赏无私”,推动“台谏合一”,主张御史兼任言谏之职,将原本分散的言谏权与监察权有机结合,强化了对百官的监督效能;主张“奏疏当密、荐举属官”,确保谏官履职的保密性与独立性,避免权贵干预;上书《乞戒励安抚使书》,要求对巡察州县的官吏严加告诫,使其真正起到监察地方的作用;在地方治理中,以《教民十六事碑》等规定明确官吏行为边界,形成约束机制。在泉州修建洛阳桥时,蔡襄创新推动“筏形基础”技术,同时建立工程款项“日清月结”制度,安排专人监督用料与工时,让洛阳桥项目成为一个廉政工程,体现了制度防腐的实践智慧。
  监察为刃,严明吏治准则。蔡襄非常重视谏正之议,提出“苟利国家,岂顾后患”,御史台官员应有“鲠正之志”,才能纠弹奸慝,肃正纪纲。他初入仕途时作诗称颂范仲淹等四人为贤者,斥谏官高若讷为不肖之徒。担任谏官时,弹劾擅权20年的宰相吕夷简,列举其“屡贬言者、廉贪不分”等七大罪状,最终迫使其罢职。当朝宰相晏殊不思为国尽心,终日饮宴,营置私产,蔡襄为此上了《乞罢晏殊宰相》的奏章。在实践中,蔡襄既强调“选贤任能”的源头把控,又突出“惩恶扬善”的过程监督,主张“贪赃者废之,清廉者奖之,则廉耻兴矣”,构建了“选、管、惩”一体的吏治框架。
  修身为基,坚守廉洁操守。蔡襄将“修身”作为廉政根基,提出“正其心以临下,尽其心以率职”。蔡襄一生简朴,“家无余赀”,并倡导大臣们奉行“俭约之德”。上任福建路转运使时,他拒收礼请,遏制官场不良风气,以自身清正为官场立标,形成“上有所率,下有所从”的示范效应。
  教化为先,净化社会生态。蔡襄将廉政建设延伸至社会治理。在福州任职时,他颁布《山头斋会戒》《福州五戒文》,严禁丧事“奉浮图,会宾客”的奢侈习俗和嫁娶“直求资财”的陈规陋习。蔡襄通过革除陋习减轻百姓负担,压缩官吏敛财空间,实现了“还利于民”与“澄清吏治”的双重成效。
从“三不腐”维度借鉴蔡襄廉政文化
  蔡襄的廉政实践与当前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一体推进工作遥相呼应,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提供历史智慧。
  强化震慑,筑牢“不敢腐”的惩戒基石。蔡襄深谙“惩一儆百”的治理之道,在开封府“谈笑剖决,破奸发隐,吏不敢欺”,在泉州查办当朝宰相侄儿章拱之贪腐案,体现了其对腐败零容忍的鲜明态度。蔡襄监察思想强调对“贪赃者废之”的刚性处置,与当前“有腐必惩”原则一脉相承。对当下纪检监察工作而言,一方面,要保持高压态势不松懈,聚焦“关键少数”,严查领导干部特别是“一把手”腐败问题,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零容忍;另一方面,要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,对“蝇贪蚁腐”露头就打,通过查处教育医疗、养老社保等领域的腐败问题,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。同时,要做好案件查办“后半篇文章”,用“身边事”教育“身边人”,强化“伸手必被捉”的警示效应。
  制度固廉,构建“不能腐”的约束机制。蔡襄注重以制度堵塞漏洞,与“不能腐”的制度建设相互印证。他推动“台谏合一”整合监察力量,以公开文书明确官吏行为边界,在工程建设中建立款项监督制度,突破“靠人管人”的局限,体现了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。借鉴这一智慧,纪检监察工作需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。一是强化监督体系协同,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、民主监督、群众监督等贯通协调,形成监督合力;二是完善权力清单制度,厘清各级各类岗位的权力边界,消除权力运行“模糊地带”;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建章立制,针对工程建设、资源审批、民生资金等腐败高发区,制定全流程监管细则,从源头压缩权力寻租空间;四是加强制度执行力,避免制度成为“稻草人”。
  文化育廉,培育“不想腐”的思想自觉。蔡襄将“正心修身”作为廉政根本,为“不想腐”的思想建设提供了养分。他以身作则践行廉洁,通过颁布文告、身体力行等方式传播廉政理念,在福州推动移风易俗时,既“破陋习”又“立新风”,从思想根源上培育廉洁意识。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而言,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,补足精神之“钙”;二要弘扬廉洁文化,挖掘本地廉政资源,用历史文化浸润党员干部心灵;三要注重家风建设,坚持治家从严,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。
弘扬蔡襄廉政文化的实践路径
  弘扬蔡襄廉政文化,要通过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使其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“活教材”,推动蔡襄廉政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  深化研究阐释,挖掘时代价值。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系统研究,联合历史文化学者、纪检监察干部等成立课题组,重点梳理蔡襄廉政思想与实践的核心内容,深入分析其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契合点。挖掘地域特色资源,聚焦蔡襄在福建的任职经历,整理形成蔡襄治闽廉政故事集。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,编写蔡襄廉政思想与纪检监察实践学习材料,列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,为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学习参考。
  创新传播载体,扩大覆盖范围。打破传统传播模式,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。在阵地建设上,打造蔡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,通过实物展陈、情景再现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让党员干部沉浸式感受其廉政精神。创作以蔡襄为原型的廉洁文化精品(如微电影、动漫、地方戏曲等),让文艺无声浸润。在新媒体传播方面,制作微视频、H5小程序等轻量化产品,通过官方账号推送,吸引年轻党员干部参与。
  推动实践转化,融入工作实际。注重将蔡襄廉政文化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。在作风建设中,针对违规吃喝等问题,制定具体措施,防范“人情腐败”。在监督执纪中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专项整治,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赖。结合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,组织开展“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”活动,大力倡导学习蔡襄的廉洁家风、简朴作风和为民情怀。
  (课题组组长:林建伟;课题组成员:郭志诚、王玉来、肖龙华 )
附件下载:
相关链接: